“郎中说的是!”魏聪干笑了两声:“我是打制了一些甲仗,不过那也是依照太守的吩咐,准备应付郡里的盗贼。那盔甲弓弩就算了,箭矢总要给一些吧!这的确是没办法,人手材料都不够,不用多,五万支就足够了!”
“五万没有,最多三万!”
“好三万就三万!”魏聪见好就收,对他来说反正一支也是赚的。
“最后一个要求呢?”见魏聪这么识趣,应奉脸上也多了些笑容:“我也知道你的难处,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要求,我都会替你禀告将军的!”
“我听说当初将军表蔡不疑为建武都尉,此番我出兵救援巴丘,想请将军表在下为讨逆校尉,此番渡江之后,蔡不疑的残兵也归在下节制!”
“讨逆校尉,节制蔡不疑的残兵?”应奉闻言想了想,校尉也好,都尉也罢,反正都是杂号的,最多也就俸禄多个两百石,讨逆、建武也就是名字不同,没有什么大碍;至于节制蔡不疑的残兵,蔡不疑本人都要死了,那些残兵等他死后正常情况就各自回乡了,魏聪能吃掉那是他的本事。
“我可以替你向将军奏明,应该问题不大!”
“那就多谢郎中了!”魏聪俯身拜谢。
“孟德不必多礼!此番渡江击贼,万事小心!”应奉伸手将魏聪扶起。
“多谢郎中提点!”魏聪站起身来:“出兵之前,诸事甚多,那在下就告辞了!”
“孟德路上小心!”应奉将魏聪送出二门外,看着对方远去的背影,他不由得暗自叹息。应奉当然知道魏聪是个有私心的人,但不管怎么说,敢在如此危急的形势下,带着新募的几百人渡江击贼,这就是勇烈有气节的大丈夫,与这相比,自己的心思就要阴微多了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“来人!”魏聪刚刚回到贼曹署,便喊来当值的吏员:“你们几个去市面上看看,看到有卖竹帽的,就买一顶回来!”
“竹帽?”
“对,就是用老竹条编成的帽子,荆条藤条的也行,越坚固耐用的越好!现在就去!还有,你把城里卖斗笠,竹篓子的工匠也都找来,就说我有生意照顾他们!”
“喏!”那吏员精干的很,不过半响功夫,就带了十多个匠人和不少竹帽回来,魏聪在竹帽里面挑选了一会,挑了一顶最结实耐用的圆帽出来,对众人道:“这个你们会编吗?”
工匠们面面相觑,半响之后有人答道:“这个不难,小人会做!”
“那好,你一天能做多少?”魏聪问道。
“七顶,八顶应该没问题!”
“那不够,远远不够!”魏聪摆了摆手:“这样吧,这样一顶竹帽市面上卖十五文,我出二十文,有多少要多少!”
工匠们枯黄的脸上闪过一丝红晕,有人颤抖着问道:“郎君当真?有多少要多少?”
“自然是真的,我还可以预付每人三百文的订金,你们可以用这些钱去买原料,雇帮手!不过六天内必须交货,六天后的我就不要了!而且东西要好,若是做的不好,我不但不给钱,还要倒找你们要!”
听到魏聪愿意付订金,众工匠大喜,赶忙纷纷领钱,在契约上按下指印,然后就纷纷回去赶工了。魏聪把玩了两下那竹帽,他记得小时候曾经看工地上的农民工戴着的竹安全帽,与普通竹帽之间的区别就是帽子内侧有一个防砸钢架。眼下自己军中头盔很少,他就想多弄一些这种竹帽来,在帽子外侧蒙上多层胶合的麻布,再用铁梁、铁箍加固,虽然无法和铁盔、青铜盔相比,但总比就拿块布包头强多了。
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,魏聪就好像一个高速旋转的螺旋,为自己那支小远征军忙碌不停。赵延年他们几个虽然都是老兵,但他们这辈子都在领兵厮杀,像这样筹划军资的活都没干过,只能爱莫能助。不过按照第五登私下的抱怨:郎君未免也太过小心了,又不是上万大军,总共也不过八百人上下,还是走的水路,一路抢过去也就是了,是在不行吃河蚌抓鱼也能过,哪里还要样样都准备好的?这是打仗,又不是富家公子郊游,若是都这样,这天底下九成九的仗都没法打了。
魏聪当然不知道手下的心思,他每日里都在扳着指头数还缺什么,尽可能在出发之前补上,金钱如流水一般使了出去,换来的是一车车簇新的头盔、马甲、枪矛、毯子等等各色杂物,这些新兵们惊讶的发现,上官居然连绑腿,鞋子给配齐了,这种事无巨细的作风让这些士兵们交头接耳,议论不休。
营地。
“老哥,您家里人是鞋匠,看看这鞋子,值多少钱?”一个菜鸟新兵向旁边的同袍问道。
被询问者十分内行的扯了扯麻鞋的鞋耳:“用的是上等的青麻,手工也不错,这样一双鞋市面上少说也要六七十文吧!”
“那军主还真是大方,连鞋子都发!以前当郡兵时都没这么好的!”旁边有人一边试穿,一边插嘴道。
“郡兵?呸!狗都不当!”旁边的队头骂道:“告诉你们,跟着贼曹掾好好干,不,现在
第75章 讨价还价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